學院訊息

嚴厚民院長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嚴厚民教授

校長、各位嘉賓、各位畢業同學、各位同事:

大家午安!謹向在座各位畢業生家人致以特別的歡迎。今天想說一個宏大的主題:21世紀。我想特別探討的是,我們是否正面對一個新文明世代誕生的臨界點?在探討這個宏大主題之前,我希望各位畢業生先向今天在座的一群人表示感謝。正是他們,多年以來,包括在你修讀大學的這些年裏,一直默默努力支持你。他們, 就是各位摰愛的親人、家人。現在,請各位熱烈鼓掌,向在座的家人說一聲「感謝」。

進入風眼

兩年前的一天,我從美國紐約州中部的城市伊薩卡駕車到麻省首府波士頓,當時是10月底。天色漸暗,即將橫掃紐約市的颶風桑迪正在逼近,我在狂風暴雨中駕車奔馳,想在天黑之前趕到波士頓。車上的收音機正播放美國國家公眾電台的節目「論點」。主持人湯• 雅士博和幾位嘉賓談到前一天剛離世的美國著名文化歷史學家雅克• 巴爾贊,介紹他的生平和思想,特別是他的西方文明史著作《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當時我聽得興趣盎然。最近,又找來巴爾贊的書閱讀。巴爾贊生前長期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中學畢業後, 法國的大學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破壞,他父親希望他在沒有受到一戰戰火直接影響的美國接受廣博的人文教育,1919年他從法國遠赴美國。於是他像很多新移民一樣,先在紐約市安頓下來,入讀哥倫比亞大學。他的學業成績極佳,也培養出他對文化歷史的廣泛興趣,最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早在年輕時巴爾贊就已顯露出宏大的視野。他身處的年代,汽車正逐步取代街上的馬車,飛機首次橫越大西洋,首批摩天大樓落成,紐約正逐漸成為全球首個大都會,而美國也開始崛起為世界大國。

從黎明到衰落

巴爾贊認為,學者的書不應該只是寫給其他學者看的,也應顧及受過教育的公眾。在漫長的教學和研究生涯裏,他寫了很多書,各種題材的書: 有關於達爾文的、關於馬克斯的,有關於美國生活的音樂的, 有關於19世紀美國偉大的總統林肯的,也有關於科學知識的。他在93歲垂暮之年,更是發表了深入研究現代歷史、歷時八年而寫成的巨著《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從黎明到衰落》寫於21世紀初, 是巴爾贊的絕唱。書中指出, 西方在藝術、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均已顯露敗相。對他而言,西方唯一的現代化十年只有1920年代,當時正好到達頂點,隨後一些截然不同的思想來到世界上,他認為西方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21世紀的現實是:「全球化」。

王道的世紀

接下來我想討論另一位學者的視野。這次讓我們轉向一位年少時已開始寫作的華人學者:劉兆玄博士。劉博士十多歲時執筆創作,但早期的作品並非學術之作。他17歲時出版的是一本武俠小說,後來才開始創作嚴肅主題的作品。完成化學博士學位後,他成為著名學者,並出任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後來又出任台灣行政院院長。

劉博士今年初在城大傑出講座系列發表演講,講題是「王道的世紀-永續發展,只欠東風」。他認為中國古代的「王道」哲學思想,正是當今「永續發展」所欠缺的東風。一直以來,大多數人認為支持社會繼續發展的三大支柱是: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平等,劉博士加上第四大支柱:文化。他認為文化並非可有可無的附加支柱,而是其餘三大支柱的基礎。文化的精粹就是中國古代的「王道」哲學理念。

進步的時代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 湯恩比曾認為19世紀是屬於英國的,20世紀是美國的, 而21世紀有可能是中國的。不過,對湯恩比而言,前兩個世紀並非純粹的帝國統治,而是進步的時代。他指出,英國的最大貢獻在於工業革命、自由民主、醫療服務、社會保障、教育法案等。美國在20世紀繼續推動現代社會進步,其貢獻包括創新性的規模化生產和建築、新的運輸模式、知識產權的提倡等。正像巴爾贊所推崇的:「西方文明為這個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

此外,還有包含制衡精神的美國資本主義。劉博士提到美國早於1890年通過的、用以制約資本壟斷的反壟斷法《謝爾曼法》,為一般市民對抗當時標準石油等壟斷企業提供了保障。然而,現今出現的近乎壟斷的電訊企業,還有經濟泡沫與爆破的週期, 都不禁令人質疑西方規制經濟體系的法例是否足夠有力。

領導的責任

因此,資本主義的民主模式是否仍值得我們追隨?劉博士指出,要配得上「21世紀屬於中國」這句口號,中國不僅要成為經濟大國,更要成為文化大國。如果不能成為文化大國,就表明中國還無法肩負起領導世界的責任。

誠然,中國「王道」思想也應該能夠與時俱進,能夠適應現代商業和經濟體系、能夠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 能夠接納世界各大國,在包容中均衡發展。但此種均衡有賴於每個人的個體素質。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未知:陌生的人群、全新的職場、不同的文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當今的地球村,我們最需要的乃是包容、學習和創新之心。

探索未知之事

巴爾贊在書中引用了英國哲學家、思想家及作家培根對傳統的局限性進行的評價, 以及對實證方法的倡導。培根指出:「認為先哲說的話就一定正確,這種原則毫無道理。應該了解一下此話是否屬實, 是否經過觀察的檢驗?新工具就是指從事這種檢驗:仔細觀察,精確記錄觀察所見,並推導出足以概括所見事實的一般原則, 而不加上來自神話、詩歌或其他先入之見的色彩。」

我希望, 從今天起, 各位銘記這樣一點:讓我們懷抱尊重的態度、求知的熱情,來面對未知的事物。你們踏上的人生道路上,將經歷狂風暴雨的歲月,但我誠摰希望各位本着好學和尊重之心對待他人的文化。這樣,你就能以包容之心對待生活,也就是以中國古代的「王道」從事21世紀的全球化交流。

今天,我們將彼此道別,今後,我誠摯地希望各位與我們保持聯絡,通過大學與學院的組織參與校友活動。我誠心歡迎各位今後不時重訪商學院。

多謝各位,謹此再一次衷心祝賀所有畢業生。祝各位前程錦繡、生活愉快!

2014年11月

(本文翻譯:城大傳訊及公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