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反轉」職業發展服務

Eric Collins

郭致偉博士是資訊系統學系副教授,自去年八月起擔任商學院助理院長(職業發展)一職。在本文中,他暢談商學院學生職業發展服務的未來發展。

郭致偉博士

"要掌控球的速度和落點,懂得靈活變通至為重要。這道理同樣適用於職業發展服務......"

郭致偉博士的辦公室堆得滿滿的。除了許許多多的書籍文件,首先撲入眼簾的是支羽毛球拍,還有一支網球拍。他告訴我,書架上還有乒乓球拍,而他閒時也打打壁球。

「羽毛球、網球、壁球、乒乓球......同樣是擊球運動,」他說,「但擊球手法卻各不相同,要掌控球的速度和落點,懂得靈活變通至為重要。」

原來打球與郭博士負責的職業發展服務頗有關聯,這勾起了我的興趣。

在今天的數碼科技時代,你如何為五千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就業支援?本科生與研究生對職業發展服務有何共通之處?有哪些差異會對職業發展服務構成障礙?

「相通之處甚多。」他說。

「像職位資訊、求職工作坊這些東西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的。面對偌大的學生群,採用混合模式是較可行的一種辦法,就是在共同的基礎上,加上一對一的輔導服務。我認為這才是高效利用資源的正確之道。」

大廚拋鍋

郭博士正在計劃如何將商學院的職業發展 服務扭轉乾坤,他說就像大廚拋鍋,要把 鍋裡的煎餅翻過面來。但職業發展服務又 能如何來個拋鍋翻轉呢?

這主意乃是源於「反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的概念,是很多城大學生習以為常的身邊事。簡單地說,過去的授課模式是以老師為主導,學主則被動地接收知識,一般來說,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回家做作業。「反轉課堂」則要求學生在課前先讀資料,課上要主動交流意見、甚至是由學生帶領導修課的研習,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學生給課堂添上他的一份貢獻。

郭博士認為相類似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和職業發展組皆能受益。學生自己要先在求職準備上做點「功課」,之後才與職業發展組面談,接受專業指導。也就是說,我們職業發展服務的專業同事不會再坐到學生旁邊教學生寫簡歷這些最基本的事情了。

「職業輔導的同事也不會再問『能跟我說說你有哪些強項嗎?有什麼興趣?』這類問題。可不是嗎?這類準備工作應該留給學生自己做!」

家庭醫生

郭致偉博士用家庭醫生來比喻職業指導:

「比如說你懷疑自己心臟有問題。首先你會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再把你轉介給心臟科醫生。同樣,我們會針對學生的個別情況讓他去找有相關專長的職業發展服務顧問,這樣就不會浪費專家的時間和資源。沒人會和心臟病專家聊個普普通通的感冒,對吧!」

「要學寫簡歷,網上有大量資源,那我們為什麼要用一對一的寶貴諮詢時間來談這個?學生完全可以到 YouTube 上去找。即使我們要參與,也只需要以 我們的專業知識,為學生提供一些合適的、專業化的文本作參考,比如給投行或是考公務員的簡歷,這就足以協助學生為自己撰寫有效的簡歷了。」

「以後的職業發展指導應該更像新一代的課堂模式 — 增加互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減少單向傳送。同樣的理念將改變職業發展指導的整個方向,同時也有助於商學院去面對為數不少的服務需求。『我想申請高盛的工作,你們有聯繫渠道嗎?』當學生提出這類請求的時候,我認為這才是我們提供服務的合適介入點。」

"學生要能未雨籌謀,從一開始就要好好考慮自己的職業取向"

以職業發展果效為導向

郭博士的想法觸及了大學教育的核心問題。在互聯網 + 的時代,大學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只是單純地追求學術知識的增長嗎?可近年家長和學生愈加期待大學教育對事業前途能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比如學生究竟有哪些職業發展途徑可選?這倒並不是說教育應單單以職業發展為導向,城市大學的口號「專業‧創新‧胸懷全球」正好對兩者的微妙平衡作了一個很到位的總結。當談到專業上的發展時,他語重深長地提醒學生不要等到最後一學年才考慮求職的需要,所謂聚沙成塔,學生從大學一年級就該累積資歷、經驗去做好準備。

「學生要能未雨籌謀,從一開始就要好好考慮自己的職業取向。」

「職業發展指導服務面臨的困局是:入學第一年,學生知道這事很重要但還沒有迫在眉睫,所以他們不為所動;然後一晃眼便到了四年級,這時學生覺悟到事情緊迫,卻發現為時已晚。」

郭致偉博士與商學院職業發展組同儕。

可持續的人際網絡

郭博士一向堅持以人為本,他對人脈網絡的重視也就不足為奇。他指出,僅僅一次的人際接觸,就有可能帶來多重的收穫,例如為 BBA 學生找到實習的機會、為 MBA 畢業生找到職位空缺,以至於為新生找到企業或校友導師。與此同時,基於郭博士在資訊系統學的專業背景,他也十分關注職業發展服務規模的可擴展性問題。

「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際網絡。眼下就有超過五千名學生正在求職當中,可以想像我們需要聯絡的職位空缺絕非一個小數目。幸好我們累積了數以萬計的校友,很多校友都能提供實習和工作機會。所以我們要把學院的人脈如 MBA、EMBA、DBA 這類在社會上資歷較深的學生和校友,以至方方面面的關係都動員起來。這些人脈網絡都很暖心,都是些樂意幫忙的朋友。」

「與此同時,我們也努力協助學生去爭取一些令人艷羨的職位 — 比如類似巴克萊、摩根士丹利這樣的企業。我們需要一些突出的成功求職案例,讓外界了解我們畢業生的質素。」

內在動力

要建立這樣一個可持續的人際網絡面臨著怎樣的挑戰?郭博士強調具備引人入勝的項目,吸引資金的能力和提供輔導的潛力是關鍵所在。

「我其中一個學生取得了港幣五十萬元用以支援社會企業的創業基金。在撰寫創業基金申請書時,學生要先問自己:城市大學的工商管理學生可以怎樣為社會企業提供幫助?是要幫助有脊髓問題的人士,還是幫助人們學習編寫程式、開發應用程式?正經歷困難的中小企業要扭轉局面,或需要建立維持公司持續發展的策略思性;或需懂得制訂財務預算、會計帳目;或是撰寫有效的融資計劃書,甚至如何利用群眾募資。這些都是學生可以幫上忙的地方。」

若學生能善用創業基金這個平台,與校友組成合作夥伴,郭博士認為這會是大好的創業契機,也能回饋社會。這個配搭的妙處在於其強大的內在動力。

郭博士說:「要培養學生成為有心人,而不僅僅是向錢看。」

「當你做的工作具有意義,不單自己感到滿足,也能激勵他人。這樣的創業項目既能結聚志同道合的夥伴,也可吸引資金,不經不覺之間,還能建立起自己的人際網絡,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在這類型的創業資助計劃中,學生可以提案申請,校友可以做顧問,一起創業。郭致偉博士一直與大學的創意工作坊、知識轉移處,還有他擔任副總監的應用程式實驗室維持緊密的聯繫。這類特別的學生項目可作為學生的試金石,為他們日後的事業舖路。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辦法讓學生在就讀期間就開始「狩獵」工作。對僱主而言,學生的簡歷中沒有什麼能比成功申請政府或商界資助項目的經驗更有說服力的了。

招聘服務 3.0

社會上,企業想進大學找到合意的學生,學生也想找到滿意的僱主。郭博士戲稱目前的職業發展服務為「招聘服務 3.0」,意指學院的職業發展服務為學主和僱主締造了一個智能互動平台,讓大家找上理想的配對。

「在招聘服務 3.0 中,商學院設置的這片平台把公司和學生放到一起,彼此直接接觸。這樣的『職業發展服務』就真正具有可擴展性了。」

「此外,我們會在社交媒體層面上努力,以城大龐大而富有凝聚力的校友網絡為出發點,建立起一個具影響力的群體,這是我們希望培育的一種新文化。」

企業會在「招聘服務 3.0」平台上發佈招聘廣告,學生亦會把自己的簡歷放上平台。郭博士強調,做這件事要粗中見細。有的公司可能只想獲取商學院的信息或是推送自己的廣告,所以學院就需要有一個得當的篩選機制。這個平台並非憑空想像而是早已存在的,只是目前主要是市場營銷學系和管理學系在使用,他展望這面平台將會廣泛為全商學院所使用。

除了正式的招聘平台之外,郭博士正在盤算著將就業信息推送至不同屆別的學生和畢業生中,像領英 (LinkedIn) 這樣的平台在他眼中自然可以大派用場。

「學生、導師、校友、招聘人員能夠在領英的平台上創造出一種文化,透過這個平台查問信息、給予或獲得實習和工作機會的建議。這樣,很快就能建立起一個可以互相幫助的社群。」

MBA 對職業生涯的推動提升

「為學生作好職業發展準備」這一概念貫徹於商學院每個課程當中。郭博士強調說:

「目前,職業發展服務對 MBA 和其他自負盈虧的研究生課程而言是重要的一環,在某程度上也成了選校的指針。要是課程對事業發展沒有推動作用,人家為什麼來上我們的課?」

MBA 課程為學生提供與商界聯繫的多種途徑:學生可以透過參與領袖輔導計劃、專業論壇、實習工作坊等機會,與業界翹楚會面並建立與自己行業相關的人際網絡。

一個專責 MBA 學生的職業發展經理會為同學安排自我評估、工作坊,以及一對一諮詢等服務,與學生一起規劃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向。

職業發展與教育一體化

商學院與城大的學術地位與日俱升,這成為我們強大的優勢。作為世界排名首50名的商學院和世界排名首100名的大學,這樣的學術地位對推動有效的職業發展服務是十分重要的。

「當我們接觸業內首屈一指的投資銀行、證券行等這類高端企業時,由於城大商學院在亞洲排名第二,這令像高盛這樣的公司把學院列入其招聘目標院校。順理成章地,這類企業也樂意來商學院做校園招聘了。」

城大的職業發展服務目前尚未涵蓋投資銀行、金融技術、網絡營銷等領域,「商學院招聘會」正是一種針對性的補充措施。

「職業發展服務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只是一種附加功能。反之然,是城大專業、創新使命的核心所在。正因為如此,我們寄望在不久的將來,職業發展服務將會與商學院的教學文化融為一體。」

一向以來商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十分理想。在郭致偉博士的領導下,商學院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職業發展服務的成效:在就業率之外,還要聚焦兩個方面,即畢業生獲得的是那些職位,以及獲得取錄的經過。我們深信在職業發展組的協助下,畢業同學必然可迎見一個更遼闊的職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