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中國 — 世界造船基地

原文︰高賢思

李勝博士是從事船舶買賣的高智船舶 ( 上海 ) 有限公司總裁,也是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課程校友。本文講述他走進造船業的經過、中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造船國家的歷程,以及這個行業的未來走向。本刊並附錄了李勝博士近期的兩篇文章,分別述說中國造船業的兩起故事:中國造船業塑造國際品牌的契機,以及中國小型造船廠過去十多年起跌浮沉的經歷。

你是怎樣對船舶製造行業發生興趣的?

從大連理工大學(之前的大連工學院)畢業之後,我被分配到大連船舶重工公司擔任翻譯員,這樣我就有機會接觸與海事有關的各色人物,像船東、船舶承租人、驗船師、設備供應商、設計師之類,接觸各個負責海洋事務的政府組織就不用說了。

大連船舶重工的規模如何?

造船廠有一萬多名員工,包括公司管理層、車間管理人員、工程師,當然還有前線工人,比如吊索架工人、焊工、漆工、吊車司機等。我每天都會與中國各地以至世界各國的人接觸,你說這是一份多有意思的工作!這群人無論什麼時間、 在哪裡相遇,共同話題就只有一個——船。人人都談船,人人都是這道長長供應鏈上的一個小角色。

高智船舶是怎麼起步的?

高智船舶公司 (HIT Marine) 是從我 2001 年創辦的上海港嶼貿易有限公司 (Harbour Island Trading Company Limited) 發展而來的。公司名稱裡的「港嶼」(Harbour Island) 來自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島嶼,那是我應一位船東之邀遊覽過的一個海島,島上粉紅色的沙灘讓我著迷,那個島的名字就叫做「港嶼」。

公司早期的業務是為外國航運公司提供服務,同時把中國產品包括非海洋產品銷售給國際市場,特別是出口到巴哈馬群島。我們逐漸成長為一家綜合貿易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與一家合資的葡萄酒廠,以及多家希臘公司進行餐酒食品貿易業務。曾幾何時,我們是銷售各式各樣中國產品到巴哈馬的最大出口商。

你是怎麼進入船舶業的?

2012 年底,我們開始專注於船舶業務,並且把公司改名為高智船舶公司。之前的幾年,作為船舶經紀人,我們已經幫助中國的許多中小船廠成功交付了各類型船舶,比如集裝箱船、重吊船、散貨船、油船等等,我們也直接向中國造船廠下單造船,再銷售予海外客戶。

目前中國船廠的世界市場佔有率是37%,韓國是 35%,日本 19%。你估計這情況會有變化嗎?

就造船數量和已完成的總運載量(造船行業的術語叫做「載重噸」)這兩個方面而言,中國仍會保持世界第一大造船國的地位。這是根據在過去三十年來,中國不僅湧現出能夠建造不同規格船舶的造船廠,而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造船原材料供應商和設備商體系的發展而作出的判斷。當然,這情況不僅見於中國,於日韓兩國亦然。但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競爭力流失,依次從日本到韓國,從韓國到中國,這個狀況將維持不變。未來五年,爭奪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競爭仍將在這三個國家之間展開。

就技術而言,中國已經趕上了日本和韓國。我們尚待改進的領域只在於管理能力和與分包商之間的協調能力而已。

中國是最大的散貨進口國,又是最大的造船國。二者有共生關係嗎?

從一些世界大國的發展歷史和路徑來看,這個說法是成立的。在英國、在北歐、在美國,還有日本和韓國,造船業都曾經是舉足輕重的行業,在今天的中國也是如此。造船業的本質是全面的國際化和市場化。

你認為未來 10 年,海運將如何與空運及鐵路運輸競爭?

毫無疑問,以總運量而言,特別是集裝箱貨物和昂貴設備及儀器的運輸方面,空運和鐵路運輸會佔很大比重,但在散貨運輸方面,船運仍然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

「一帶一路」沿線的鐵路和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亞洲的船運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會有更多的中國設備和大型重型構件沿著一帶和一路運出中國。

海上絲綢之路將會怎樣?它會激勵中國的造船行業嗎?

眾所周知,過去數十年,中國因素是國際船運市場背後的驅動力,中國進口了世界鐵礦石、煤炭和原油總產量的 30%。展望未來,航運業的新增長點將由基建的向外輸出與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新港口的建設所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