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寫

物色與眾不同的人才

求職者如何在演算法評估中脫穎而出

李鐵雲擔任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交易銀行部主管,同時身兼城大商學院商界職業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他在本文暢談自己如何投身金融界,金融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有志從事金融業的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特質。

訪問:高賢思

你如何投身金融界?

我的經歷是典型的香港故事。我在香港出生及長大,1980 年代家人考慮到主權移交的關係,決定移居美國三藩市,而我也在當地就學11 年,一併完成了初中、高中及大學課程。

畢業後,我決定回流香港尋根,回顧兒時成長的地方。當時適逢香港及內地經濟起飛,我慶幸最終在香港獲聘,因此自1990 年代初便投身銀行業。



你起初在香港從事甚麼工作?

我起初獲滙豐聘請為見習行政人員,本來計劃在亞洲地區累積三年經驗後便返回美國工作。最終,我在香港工作二十多年。回看當時,香港市場的機遇較美國為多,所以我駐港的時間一直延長。



為甚麼六年後你決定離開滙豐發展?

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都需要密切留意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學生也不例外。轉職花旗銀行是因為當時亞洲正在發展環球現金管理業務,而多間銀行也開始考慮發展流動銀行業務。現金管理與貿易融資成為推動銀行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我認為這也許是學習新事物的良機。



你後來加入了一間美國初創企業,當中你學到甚麼?

當你加入一間小公司後,你會發現,自己日常所作的每一個決定都具影響力。因此,你會從管理的角度留意公司事務,這有機會讓你思考管理方法。舉例來說,要如何激勵團隊?當你在小型公司工作時,你便會真正明白成功協作的重要價值。



對於投身初創企業,你會給同學甚麼建議?

香港經濟不斷發展,由以往比較多中小企及製造業組成,到現時已大有不同,我們現在所說的初創企業更多是從事金融科技。所以,如學生具備科技知識,同時願意按事業發展需要而流動工作,初創企業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起步點。



金融科技如何影響就業機會?

銀行業的營商環境正在轉變。我去年閱讀了《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指出,隨著社交媒體等科技日新月異,有30% 的銀行職位可能會消失。然而,我認為假如30% 的職位消失,則可能意味會有另外20% 至40% 的新職位出現。部分有關客戶服務或後勤人手操作程序的職位將被淘汰,但是隨著新科技的發現與運用,相關工種的新職位亦隨之出現。



金融科技如何影響銀行運作?

我們需要不斷精益求精,持續了解真正影響經濟、銀行企業或個人客戶的因素。舉例來說,在財富管理( 相當於銀行業的資產管理業務) 方面,以往客戶關係經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今時今日,雖然客戶服務仍以一對一關係的模式為基礎,但是很多工作已經開始交由機械人處理。當有財富管理客戶物色投資產品時,他或會透過電話或使用應用程式聯絡我們,因此機械人技術從一開始便會得到採用。機械人可按直通式處理程序來處理報價、下達指示和結算的工作,而以往該等工作多數以人手處理。業界現時廣泛使用應用介面,我們便需要許多工程師或熟悉科技的人才。



區塊鏈是否會對交易銀行業務帶來影響?

我會將交易銀行業務分為現金管理及貿易融資兩大範疇。在貿易融資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去年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出一項名為「貿易聯動」的重要項目,共有12 間銀行參與,而法國巴黎銀行是其中一間。該項目旨在將整個記賬交易流程數碼化。「貿易聯動」區塊鏈網絡成為所有記賬交易的數碼處理平台,流程公開安全。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香港顯然是眾多貿易融資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努力朝着以上目標邁進。其他生態系統包括新加坡及中國,這些生態系統對接後,區塊鏈技術將會得到更廣泛採用。

李鐵雲和他在交易銀行部的同事

你與城大商學院的連繫如何?

我在去年9 月參加了商學院的就業博覽會,樂見同學踴躍參與。我尚未有機會在模擬面試環節與同學直接互動,而我一直希望可與同學面晤交流,提供有用建議,為學生的應試準備略盡綿力。



你認為有志投身金融業的畢業生應要具備何種特質?

很多時候,畢業生前來求職時只會著重展示其學業成績和課外表現。我經常告訴同學,在面試時,所有履歷在我看來也是大同小異。我們的人力資源部會以演算法篩選關鍵字眼或某些模式。當然,除此之外,許多企業現時亦會搜尋社交媒體以調查應徵者,期望在數頁履歷以外多加了解他們的個人特質。

我會留意求職者的個性。我認為,很多大學都指導學生如何撰寫亮麗的簡歷,這已變得有點像一種商品。我們想深入了解的是個性。你如何融入我們的公司文化?你有開放思維嗎?是否接受去外地工作?是否願意學習新事物?是否懂得團隊協作?我們心目中的理想人才是要能夠適應公司文化,並具備合適的個人特質。



來自美國的學生與香港學生有何不同?

我與畢業見習生互動或在招聘面試時,確實看到箇中差異。我認為海外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態度亦較積極,願意嘗試新事物。這是我所留意到的潛在特質。我亦不能解釋何謂思維開放,但我在對話時從他們的個人經驗中,總是發現外地學生的思維較為開放。我認為香港學生可以多表達他們對外面世界的認識和見解。



你在面試時會提出甚麼問題?

我或會問,為甚麼你對我們公司感興趣?你對法國巴黎銀行的業務有甚麼認識?你對在這裏工作有何期望?而我從不鼓勵標準答案。此外,我會問他們對銀行業及香港以外的哪些事物感興趣。也就是說,你是否有留意全球時事?世界上有哪些重要事件正在發生?如果討論數碼科技的話,那你對哪些數碼科技感興趣?我認為香港學生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我從不鼓勵標準答案"

願意出差工作是否重要?

當然。香港相當國際化,一直都是世界都會。我在面試時會期待應徵者表示願意流動工作,畢竟我是負責大中華地區業務。



缺乏溝通能力是否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

學生承受服從制度的壓力,只求順利畢業。我認為,不少學生不太重視學校實際所傳授的知識和與他人互動的能力,但其實這些才是對他們重要的。香港不少學校和大學都為學生準備面試技巧培訓,但他們所準備的答案幾乎都是千篇一律。我要的不是這類應徵者。



那麼你要物色與眾不同的人才?

沒錯。當我看到履歷上有些特別之處時,我會易於提出問題,藉此展開對話,從中了解應徵者的性格。我知道學校訓練學生要事先準備完美的答案,但這不是我所期望的。我要知道應徵者是怎樣的人,並希望他們可以提出己見,探討不同的觀點。

李鐵雲
法國巴黎銀行
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