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學習怎麼去改變

 

當第一次降落在法國, 著陸時 ,被機艙外明淨的藍色迷倒了,那是在香港從未見過的、一種乾淨而沒有一 絲雜質的藍色 。回港後,適逢柴靜的《穹頂之下》成為時熱,明白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在影響著地球的生態,也明白到節約能源迫在眉睫,所以從那開始,我絕不會讓宿舍的交流室的燈和冷氣在沒有人的情況下開著,節能環保的舉措並不能只是在地球1小時的那樣的噱頭下才執行,而是一種貫穿與生活的習慣。期望為香港帶來像法國一樣的藍天。

 

 如果問我從一學期短短的交換計劃中學到的最寶貴的經驗是什麼,我認為我擁有了更加寬闊的眼界。 從中國大陸到香港,我經歷了一次亞洲式的『文化衝擊』,從香港去法國,我又經歷了一次更深刻的『文化衝擊』,這使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非常不同的生活方式。 從一開始的抗拒,到後來慢慢嘗試,我甚至開始欣賞法國的一套生活態度與方式。 我記得當我最好的哥倫比亞的朋友邀請我去跳舞時,我說我不喜歡跳舞,她問我:你之前嘗試過嗎? 我說:沒有。 她說:那你必須試一下,然後你才可能知道自己喜歡與否,不可以在沒有做嘗試之前就判它死刑。 現在這句話在我做決定時都會在我腦海裏浮現,我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嘗試的話會不會違反自己的原則? 嘗試的話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答案都是不會,我就會願意去嘗試,我一直對生活中的事抱著積極的態度。放棄嘗試等同錯過了一個驚喜。

 

 回來香港後,當交換生這段經歷對我的影響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了。 與出國前相比,我明白了要易地而處,現在我更能接受身邊的事物,和外國朋友交流也更加順暢,因為曾與不同國籍的人相處,更能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聊天也多了共同話題,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不論國籍的去和身邊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