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涯不枉過!

 

 

為了一張畢業證書而讀大學,值得嗎?

學歷貶值在香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於老一輩而言,我們與其修讀一些非傳統專業課程,賠上四年時間和學費,倒不如盡早踏入社會大學賺錢。然而現今大部份企業對僱員的學歷要求都以大學證書為入場卷。有時聽到其他同學抱怨即使在大學已匆匆數年,卻未見有任何優勢,為此倍感前路茫茫。於我而言,大學與中小學的學習模式本來就是迥然不同。大學之精粹,貴乎自學,成於經歷,其實只要多思考、多嘗試,把握大學為我們提供的學習機會,便能豐富我們的大學生涯!

 

 

發掘你的優缺點

寫出來也自覺俗套,但把握機會的確能提升你的軟技巧。筆者深明自己缺了讀書這條神經,平時又喜歡新搞作,於是選擇了「上莊」。儘管大家對「上莊」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於我而言,它令我培養出自信,找到自己的長處,讓我領悟到不少待人接物的技巧。透過與莊員共事,一年以來不論是我的溝通技巧、領導才能、或是人際交往技巧都得以大大提升。除了「上莊」,我也建議同學多參與各項比賽由院校或是相關組織機構舉辦的比賽。在合作過程中,組員間因為意見不同而有所衝突,固然是無可避免,但可貴之處卻是它能打破你與組員各自的單向思考模式,對個人成長有很大的禆益。

 

 

跌跌碰碰的成長地

基於我們還是學生的身份,我們還是有失敗的本錢。我在過去的暑假到德國實習,猶記得在一次晚飯上,老闆跟我們說「因為你們還是學生,尚欠經驗,所以我理解你們的錯誤。我怎能以全職員工的指標放在你們身上呢?」話雖如此,在實習中盡己所能,只要付出愈多,收穫也愈多。我過去都參加不少比賽,每次自以為準備充足,懷著滿滿的自信,但結果卻不如理想,那種氣餒實在不好受。勝負固然重要,但汲取教訓這個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懂。當與老師賽後檢討後,累積得來的經驗其實是相當可貴的。故此,趁你還是大學生,年輕的你還是輸得起,不妨多挑戰自己。

 

多元發展的平台

在城大,我找到很多學習的機會。常言道:「識人好過識字」,在大學參加社團能助你擴闊人際網絡。在這個全民皆apps的數碼時代,你又可以參加學校開設寫apps的速成班,甚至聚會讓一眾有商業頭腦和電腦工程專業的同學互相認識。希望開拓視野的你亦可以參加海外交流計劃;想在畢業前好好裝備自己的亦可以透過學院或學系找到實習機會。總而言之,大學機會處處,只視乎你懂不懂得把握! 我寫的其實也是老生常談。只有多思考多嘗試,累積經驗,找出自己的路,你的大學人生便不會枉過!最後贈各位出自韓愈的《勸學解》的一句:「行成於思而毀於隨」,意思是:反覆思考使事情成功,不經大腦卻能把它毀於一旦。

 

筆者介紹:

韓宇平就讀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四年級,喜歡在課堂以外尋找挑戰。他曾在校內商學院的學生組織Business College and Division Society擔任副會長一職,亦是市場營銷學系的student mentor。去年,他與3位城大學生參加了由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 主辦的Business Competition 2014 (Degree),並擔任隊長,最後從270隊組合中代表城大奪得亞軍。他亦曾於上海新世界百貨公司及在德國的一間媒體Start-up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