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開拓者隨想

原文︰高賢思

彭淑美是資深教育工作者。退休前,她曾先後擔任香港循道中學和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的校長。現在她為湖南省西部的鄉村學校當教育發展顧問。彭女士在香港城市大學完成了兩個碩士課程—— 英語文學碩士和商學院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訪談中她分享了自己在天水圍的經驗、對中國大陸生態農業和教育問題的感受,還有對批判性思考的看法。

彭淑美

邊陲市鎮

天水圍,對香港人來說,這個名字承載了太多的含意,你能感受到當中的張力。

曾經,這是一個在沼澤地中建起的圍村,是海水和河水相遇交匯的地方,獨處於香港最偏遠的西北一隅。務農為生的村民,種植水稻,養殖塘魚和生蠔。這個新興市鎮發展之初,幾與失業、抑鬱和自殺掛上鈎,是一個孤懸無助的聚居點。對很多人來說,它曾是一個迢迢路遠的新市鎮,是幾許香港人公屋夢碎的地方,是現實版的《悲情城市》。

「經濟問題、就業問題、社會問題。深圳有很多來自湖南和其他省份的漂亮姑娘,在工作中與香港男士相遇,婚後移居到香港。當她們發現香港竟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內心震驚錯愕不已,更不必說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家庭問題。於是,一幕幕的悲劇就這樣發生了。」彭女士說。

天水圍在人們的心靈上打下了烙印。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陳惜姿在她2006 年的暢銷書《天水圍12 師奶》中,記錄了十二位天水圍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在失業和邊緣化的陰影之下,天水圍的女人展現了她們的堅韌、勇氣和毅力。隨後,由許鞍華執導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在2008 年上映時引起很大的迴響。天水圍就這樣為外界所認識。

時光荏苒,也帶來轉機。現在,這個市鎮終於與外面的世界接軌。2003 年西鐵線的路軌帶著希望到達這裡。霓虹絢爛的中環離這只是40 分鐘的車程。

天水圍也成了菁英聚集之地。

彭女士的職業生涯中有九年在那裡度過。作為課程統籌員,她曾協助學校的創辦人和開校教師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他們的學校並因此而聞名。最近,她舊地重遊,看到學校的園圃荒蕪、校園綠意不再。在她眼裡,這個偏遠城鎮,仍有她可效力的地方。

「因為曾經在那裡工作,就開始對它有了感情。所以2008 年退休以後,我覺得應該為這個地方做點什麼, 後來就開始寫博客,用了Tinshuiwaidorothy (『天水圍的Dorothy』)為筆名。實際上最近我還開了一家公司,叫做loveTinShuiWai.com(『我愛天水圍』),目的是為那裡的婦女提供些工作機會。」

生態農業

彭女士到了湖南的木里村探望朋友,剛回香港不久。湘西的鳳凰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湘西的一個主要旅遊熱點,木里村就是毗鄰鳳凰縣城的一個村莊。彭女士的朋友本來在美國做設計師,結識了當地的一些苗族婦女,後來又跟四川一位農業專家學習韓國農作方式,最後到了湘西從事生態農業。

「他們養豬,但沒有一點兒異味!豬圈的地上蓋上了木屑、稻草和木糠,敷料裏的微生物會把豬糞分解掉,於是髒東西都沉降到豬圈底部。豬在木糠中滾來滾去,也有利於清潔身體。這些經堆肥的敷料會定期從豬圈底部清出,可當作肥料用。」

「我正在考慮有沒有可能通過木里鄉完全學校,讓更多的村民瞭解生態農業。因為這個學校有住宿,鄰村的學生可以到這裡來上學。當學生接受了可持續發展和生態農業的概念,這些年輕人就有可能會選擇留在這片土地上了。」

看到中國未來的曙光

「外出打工的農民正在向中國中西部的城鎮和村莊回流。成功的企業家也紛紛回鄉投資。當地的學校得到校友和不少機構的資助。」

彭女士認為中國內地將超越香港。她以教育科技為例,指出中央政府的視頻平台上很快就會擁有200萬個視頻課程。這個名為「慕課」(MOOC,即大規模在線課程)的平台,由在職教師負責提供內容,他們的參與屬強制性的,所涉及的規模亦非常龐大。

「每個教師必須從課本中選出一課,製作一個視頻課程,沒在中國生活過的人可能難以想象。但在中國,事情很好辦!沒什麼討價還價的。就算是半夜酣睡之時發出這樣的短信:『明天早上8:30開會』,開會的人依然會準時到場!」

她認為香港已被趕上。

" 馬丁路德發聲前,也是先有了大量可靠的論點才化成行動 "

「在利用教育科技拓展視野方面,新加坡比我們先進。學生們學習新科技,開闊眼界、培養情操,成為世界公民。」

中國也在奮力追趕。2016 年9 月之前,鳳凰縣所有的鄉村學校,每個教室都會配備多媒體設備,教室將連接到更穩更快的網絡。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重點之一就是縮小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改善教與學。

「我現在與一家名為『閱讀.夢飛翔』的香港慈善機構合作,這機構已經在木里小學推行了以閱讀為主的強化英語課程。鳳凰縣教育局領導、英語課程負責人、木里完全小學的領導,以及來自鄰村的吉信完全小學的代表均對項目表示興趣,我還現場示範了如何使用在線英語閱讀課程 i-learner.com.cn 以及如何閱讀送贈予學校的英語繪本。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之濃、參與的熱情之高,大大出乎現場嘉賓的意料之外。i-learner 在過去8 年多一直佔有香港小學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鳳凰縣教育局的姚書記更即時為這個試點項目開了綠燈,並且他還答應會親自跟進所有設施和器材的配備和升級。」

「2016 年6 月1 日,木里和吉信兩所學校派了學生參加六一兒童節用英語講故事和其他節目的表演。我們也對小學六年級的英語統一考試結果充滿期待。」

這就是中國,沒有爭論,沒有延誤,一切為了孩子。

天水圍經銳意發展,已是高樓臨立,但仍保留一片濕原,讓人一窺昔日天水相連的景致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的培養在香港成功嗎?

「不成功,絕對不成功!以通識學科為例,最初的目標是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考,我自己於1998 年就教過這門課。我發現,現在的教學並沒有好好掌握這門課,所謂的批判性思考,只是從互聯網上下載一大堆資料。」

「然後把這些資料中各持份者的觀點放在一起,做成案例。這邊找個銀行家,那邊找個農民,然後就將目光落在農田中修建鐵路之類的問題上。學生光看看各持份者審視問題的角度便下結論,這只能說是批判性思考的一部分。」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最基本的還是讀寫能力和知識,然後是全套的價值觀教育和積累知識。現在很多的學生論文都是從互聯網上下載資料再做些修改,或者是對這個那個的相關人士做個訪談。」

「但基礎的東西,比如經濟學的內容,這些再基本不過的知識,卻沒有了。從小學到中學,香港的課程編排都是支離破碎的。」

「提出觀點、作出判斷、寫出論文,這些都需要基礎知識支持。要對政府的政策做出評論前,就應該對政府有所認識。過去,我們有經濟和公共事務、健康教育以及科學這三門課,現在只有綜合學科一門課,就像是盤雜拌沙拉,沒有系統化。」

「時下的討論往往缺乏了基礎,『批判性思考』已經變成反叛的同義詞。但反叛也得有個理據?馬丁路德反抗天主教會,也是先有了大量可靠的論點才化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