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ammer Ozer 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學DBA(工商管理博士)課程主任。他是管理學教授,擁有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並完成哈佛大學管理人員培訓課程。Ozer教授的研究重點,是在創新及技術管理、信息技術和國際商務的領域當中,有關個人、團隊及企業的戰略、行為和效能研究。訪談中Ozer教授談到他在DBA課程的工作以及課程在他指導下如何不斷發展。
"DBA課程著重於建立學習夥伴關係,一對一的督導方式為其成功關鍵。"
DBA(工商管理博士)課程著重於建立學習夥伴關係,一對一的督導方式為其成功關鍵。
「DBA學生本身都是成功人士,他們要求很高。」Ozer教授如是說。
「由於學習夥伴們的積極性很高,所以我們之間建立的夥伴關係對雙方也帶來非常顯著的回報。為課程申請人找到合適的導師,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希望從第一天開始就能找對人。」
DBA強調的學習夥伴關係,是在導師指導下開展。DBA學生首先要經過一系列課程學習,從中引領他們構思並擬定論文課題,然後提交開題報告。之後就是圍繞論文課題進行的研究工作。所有這些過程都是在與導師的緊密夥伴關係中進行的。
「我們對DBA學習研究項目的目標受眾, 進行過非常認真仔細的考量。」Ozer教授解釋說。
「我們常常以學生所屬職場的相關案例開始。之後,以螺旋式逐漸向外擴展,涵括更多的持份者,比如投資者,或業內其它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然後再擴大到政府,看看政府需要什麼資訊,以協助政府制定出有理有據的決策。最後,再看看我們在學術上是否能有所貢獻。我們的目標是在盡可能大的範圍內對社會產生影響。」
DBA的研究課題包羅萬象。
「學生的研究包括像探討亞洲創投基金的投資流程這類主流的工商課題, 亦有如清潔能源這類與環境相關的研究,有黃金市場和人民幣國際化這類財經研究,還有對貨櫃碼頭風險管理一類的物流研究。我們的研究課題還有很多很多。」
「這要看情況。有的學生希望DBA的經驗對他們現職的工作有所裨益,有些學生則視之為墊腳石,一個很好的機會去開始新的業務或是轉換工作行業。」
Ozer教授以一個學生的例子加以說明:「有位跨國金融公司的申請人,他是訓練有素的財務金融專家,所以我為他考慮過不同的金融學教授看哪一位適合做他的導師。結果他本人的意願是學習領導力,因為這樣他就能在公司承擔新的角色。於是我們開始為他尋找這個領域的教授。」
「我們還有些學生,已經退休了,但有些興趣在他們心中縈繞多年,希望現在開始着手研究。所以實在地說,課程的根本目標是照顧和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當然這需要充裕資源的配合-這是我們能夠實實在在做到的。」
「我們不僅增加了專門的論文寫作英語課,還增聘了一名專職的統計學專家。英語論文寫作是根據DBA的情況量身定制的。所有學生都要修這門課,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也不能例外,因為這個水平上的論文寫作,已經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寫作。」
建立社交人脈是DBA經歷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把DBA聯誼活動稱為兩無活動:無學生簡報、無教授演講!」Ozer教授半開玩笑地說。
「我們會舉辦晚餐聚會等活動,各個學年的DBA學生和校友都可以參加,相互交流。在這種輕鬆的環境裏更能妙趣橫生,其樂融融。」
1996年Ozer教授初到香港。那時正是回歸之前,前景不明朗。但他對香港一見鍾情,喜歡這個地方,喜歡這裏的人,於是留了下來,直到今天一直在管理學系工作。
「嗯,費時費心,充滿挑戰。因為你是和精英打交道,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這些都是有目標有動力的人,他們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正因如此,自己也得全力以赴。」
"大部分的DBA學生已經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上取得相當成就,但你仍能感受到他們熱切的學習動力。"
「大部分的DBA學生已經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上取得相當成就,但你仍能感受到他們熱切的學習動力。與這些特別的人士一起工作令自己更加謙遜,感到所付出的努力都非常值得!」
DBA同學孜孜不息的學習欲望甚至在畢業後仍能持續。
「我曾經認為我的學習生涯隨着畢業就會結束。」2011級DBA畢業生梁偉平博士說。「但後來我意識到可能自己還有做研究的潛力,於是我以我的DBA畢業論文為基礎, 將之修改成幾篇研究論文。其中一篇《公司治理與公司價值:中國上市國企的實證研究》最終得以正式發表。現在看來,我的學習生涯還在繼續。」
事實證明,DBA課程是很多學生通向新里程的跳板。在Ozer教授啟迪思維的領導之下,DBA課程將繼續為學生提供卓爾不群的學習體驗。
DBA課程吸引了來自不同行業的學生,他們的研究項目涉及製造業、IT及通訊業、銀行與金融服務業、教育、顧問服務、零售業、物流業、政府部門,以及非牟利組織。
DBA學生研究的課題覆蓋範圍很廣,卻都是當前的重要課題。從生活必需品如稻米供應,到複雜的金融財務課題如私募股權和人民幣國際化;從香港製造業的競爭力等本地課題,到在非洲開拓業務這類國際課題;從諸如互聯網安全性這樣的高技術課題, 到基本的商管問題如員工留任。涉及的企業規模也很廣泛,從大型跨國企業至中小企,甚至街邊攤販,都包含其中。
以下是一些DBA研究課題:
在世界各地的濱海城市遊歷,就會發現像倫敦、安特衛普、神戶這些在歷史上曾經舉足輕重的重要港口,如今都風光不再,大量的貨運貿易業已轉移他地。十年前,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櫃碼頭,現在卻被上海和新加坡超越。要保持競爭力,對港口發展動力的掌握至為關鍵。多年來,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集裝箱碼頭發展三代論模型一向被廣泛接納,王香俊博士(2014 DBA畢業生)對這個三代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根據對香港國際貨櫃碼頭進行的研究,他發現現存的三代論需要修改更新,而香港港口的發展正展現了第四代的演化。以修正後的理論分析為依據,他認為香港可以對未來港口的發展作出積極主動的規劃,有助業界把握先機,保持競爭力。
自1970年代的尼克森衝擊波(「Nixon Shock」)以來,黃金不再是美元的後盾,也不再是其他可自由兌換的主流貨幣的後盾,但它仍然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保持了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兼具貨幣和商品的雙重屬性。逐漸演進的人民幣國際化,再次將焦點引導到黃金在貨幣中的作用上來。香港的黃金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是其中的領頭羊。張德熙博士(2014 DBA畢業生)的研究正是影響黃金價格綜合形成機制的若干要素。金銀業貿易場自2011年10月已經開始進行人民幣公斤條黃金合約交易,這是世界上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離岸黃金產品。張博士以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為背景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並與離岸市場上日元國際化的經驗進行了對比。他還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以及人民幣黃金交易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
如果在曼谷旅行, 你一定會注意到那裏存在大量的街邊小生意。Chiravongvit Vachirraporn(2011 DBA學生)希望透過發掘泰國中小企業的成功要素,幫助這些路攤小店走上企業化發展的軌道。在泰國,中小企業無論在就業還是在製造生產方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有些行業中,小企業提供了達90%以上的職位空缺。與小企業進行過一些深度訪談之後,Vachirraporn的初步研究發現小商户的東主重視通過拓展人脈關係將生意做大,但他們往往在拓展市場渠道和運用適當的營銷技術方面遭遇困難。初步調查的結果還表明,絕大部分小企東主缺乏工商營運和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更遑論參予市場的研究。對於那些從事創作或與創新相關的中小企業,缺乏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是他們面臨的主要障礙。
據中國新華通訊社的報道, 去年中非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2,100億美元,有2,500餘家中國公司進軍非洲。然而,中國公司在非洲正面臨文化、政治、結構性,以及勞工方面的大量問題。在中國渴望大舉擴張在非洲商業版圖之際,許多中國公司都希望在這樣一個歷史性時期儘量把握當前的機遇,但現有的非洲工商資料匱乏,難以協助中國公司進入非洲市場。針對這種情況,陳淑賢(2013 DBA學生)研究如何在尼日利亞經商,梁日昌(2014 DBA學生)則計劃給那些願意到埃塞俄比亞尋找機會的中國公司提供建議。
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見證了世界著名大型金融機構的倒閉,也迫使人們重新評估銀行在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在影響銀行業成敗的諸多因素之中,銀行的財務狀況(包括資金流動性、盈利水平、資本充裕度等)和管理這兩個因素尤為重要。Ridha Wirakusumah(2008 DBA學生)研究四家關鍵性的印尼銀行的投資者、私募股權公司和半私募股權公司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對銀行的管理和經營上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他發現,精心策劃的對策是銀行起死回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