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寄語

院長寄語

嚴厚民教授

一直以來,香港的會計專業就等同秉持專業操守、透明及恪守適當程序的代名詞。傳統上,堅持準確的「底線」也就是注重財務損益等事實本質。現今社會,人們更講求問責。社會更迫切追求可持續發展,同時科技革命亦不斷推進。在這時代,我們要重新定義「底線」。新的概念及處理方法對會計專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在此從多角度一一細述。

在《推動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路線圖》一文中,會計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金正本教授描述修改會計程序,如何讓中國成功融入全球經濟,建立國際認同的標準底線。

換個角度,余揚新博士在《企業社會責任 邁入主流》文內展示,企業的年度及季度財務報告逐漸納入企業社會責任事項已成為全球趨勢。

在《改革「大到不能倒」》一文,張子龍博士闡述中國提高問責性對國有企業造成的壓力。隨著一連串的國企債務違約事件,投資者再不能理所當然期望政府的隱性擔保。

梁志滿博士及巫麗蘭教授在《社企持續發展的挑戰》一文中論述香港社企所面對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由於香港社企在財政上的續存能力表現較差,它們亦應重劃底線,採取包含社會使命和財務回報的雙重投資目標。

本期相當多的篇幅談論新科技對會計業的影響。胡曉莉博士及王文峰博士探討《新科技與會計業的未來》,包括會計專業人員需要適應使用非結構化數據。這樣,新科技讓底線能夠擴闊並重劃,以涵蓋迄今未被記錄的大量精細數據。

當我們開始擔心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之時,金正本教授在《眼見為實?》一文重申在商業會計及審計環境下,個人化信任究竟會帶來甚麼影響。

最後,再次探討科技相關題材。現時企業通常與供應鏈及產品市場的各個環節共用同一科技平台,這亦為會計專業帶來機遇。李冰博士分析《科技知識轉移 改造審計專業》,而孫騰博士則闡釋公司的科技聯繫怎樣造就可予預測以及獲取豐厚利潤的回報。

我在此亦一提,城大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登上了2020《金融時報》全球MBA百強排行榜,謹此恭賀課程主任江偉裕教授及其團隊。課程自2013年重新推出後,他們的努力實在是功不可沒。

希望各位喜歡本期精彩及多元化的「新底線」探討,以及會計學系各位同事所撰寫,內容富有創見的文章。

嚴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