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寫

推動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路線圖

原文:金正本教授

金正本教授是會計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他於本文論述中國會計準則的發展而大幅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 ,這如何讓中國成功融入全球經濟。本文早期版本曾刊於《中國日報》。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普遍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最巨大的社會經濟進步。如果沒有同步建設支援經濟發展的體制基礎,這空前的增長無法實現及持續。會計界為資本市場的良好運作、企業的有效管治,以及經濟活動中各利益方之間糾紛的解決,提供重要的基石。

中國發展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是政府努力不懈地發展、改革和改進中國會計準則與實際執行。理解中國會計制度過往的發展歷程,有助更準確地預測中國及其他處於經濟轉型中國家的未來經濟發展。

四十多年來,中國政府將國有企業逐步重組或私有化為股份公司,並成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期間對外部融資的需求激增,從而推動中國政府建設完善的股票市場。

在這進程中,中國的會計制度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舊有的計劃經濟下,會計主要服務中央政府。隨著經濟從集中控制轉變為市場經濟後,不同的持份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及財務分析師等,均要求確實可信的會計訊息。由於這些資本市場參與者對訊息的要求各異,中國的監管當局切實執行會計及審計改革,以應對各界日益要求可信賴、可核實、可審計的具公信力會計訊息的呼聲。

整體而言,中國在改進會計實務和會計專業方面,有長足的進展,從而為經濟提供關鍵的體制基礎設施。例如,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準備過程中,中國政府意識到採納國際會計實務的迫切性。

因應這樣的變局,財政部邁出關鍵一步,於2006 年發布新會計準則,以同步配合資本市場的發展。新會計準則總體接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大大提升國內會計訊息披露的可比較性、可靠性和公信度。

有說法認為,基於IFRS的會計準則能更準確反映企業真實的、根本的經濟活動。而有別於中國採取歷史成本原則的傳統會計準則,IFRS以公允價值為基礎,使會計報告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真實經濟表現。

自落實中國財政部《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後,中國近年已更新了五項準則,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員工薪酬、財務報表列報、合併財務報表及金融工具列報。此外亦編製了三項準則,即公允價值計量、合資企業安排及在其他商業實體中權益的披露。

此《路線圖》穩步推進建立和實現企業會計準則的通用分類標準,為企業的社會經濟發展鋪路,並為「走出去」、「一帶一路」及「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提供會計技術支持。這些舉措的背後也有基層會計工作和會計服務產業的整體提升為後盾。

雖然企業管理人員在適應新會計準則時要耗費時間、精力和資源,但採納已在全球市場通行的IFRS將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長遠裨益,例如容許企業以較低成本接受外來(特別是外國)融資,這對已經或計劃在海外證券市場跨境上市的企業尤其重要。

金正本博士
會計學系
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金正本教授的話

我非常高興為這期以會計為主題的《城大商學院》撰寫文章。謹此向這一期撰寫眾多引人入勝的文章的會計學系各位同事及雜誌的編輯團隊致謝。

過去二十年來,會計專業經歷革命性的變化,其中包括全球許多國家的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的情況。此外,利用資訊科技向外部持份者發布會計訊息也為未來會計執業的方式帶來深遠的改變, 例如採納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編製財務報告, 以及使用社交媒體發布企業訊息等。

為方便讀者從這些會計主題文章中理出頭緒, 以下概述本刊今期各文章的主旨。


「底線新思維」意味:
  • 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 支持企業社會責任
  • 結束「大到不能倒」現象
  • 推動社企的永續發展
  • 利用新科技採集更微細數據
  • 重新思考「信任」的概念
  • 提升跨平台的會計協同效應
上述便是今期探討的課題,希望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