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內外

踏上創業路?

原文:孫卓榮

工商管理學士(資訊管理)學生孫卓榮,與兩名商學院同學去年參加「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憑著以金融科技為主題的 Fund2Play 項目獲獎,贏得十萬港元的現金資助。孫卓榮於下文分享參賽點滴,以及與其他優勝隊伍參加史丹福大學創業營的體會。

近年來,「初創」、「集資」、「創業家」等字彙遍佈城大每個角落,各學系與講師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構想、創新思維、為社會作出貢獻。我與不少同學在這個環境下受到啟發,決定在大學期間踏上創業路。2017 年度的「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吸引了過百隊來自本地六所大學的隊伍參賽,而我們的團隊有幸成為十二支優勝隊伍之一,獲得十萬港元資助,為實現我們的金融科技創業大計提供了種子資金。

「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

「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是一項設計周詳的金融科技初創培育計劃,目標是由大學生及畢業生所組成的團隊。計劃協助參賽隊伍與各金融企業及機構(例如畢馬威、星展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管理層建立聯繫,藉此了解行業狀況,進而建構自己的金融科技初創意念。計劃歷時六個月,其間安排多場研討會、工作坊,以及一對一諮詢環節,讓參賽隊伍汲取專業人士的寶貴意見,並且建立人際網絡,實在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研討會上探討的個案來自全球各地,其中一個英國初創項目令人印象尤深,它採用區塊鏈技術驗證鑽石的原產地及真偽,並提供相應的保險計劃,確保客戶可安心購買產品。在這個夥伴計劃的指導下,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創意與實用兼備的商業創新構思,實在令人眼界大開!

史丹福大學創業營

所有優勝隊伍均可免費參加為期十天的史丹福大學創業營。這個創業營為我帶來了畢身難忘的經歷!史丹福大學校園環境令人讚嘆,沉澱出濃厚的學習文化。有別於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史丹福更著重於互動交流的學習方式。上堂前,學生須自行預習個案資料;在課堂上,講師會就個案提出一些富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親身體驗過後,我真切明白到,為何史丹福大學能夠成為世界知名的創業家搖籃。

更妙的是,大學鼓勵「失敗」。「失敗從來不是問題,若然失敗了,應該高興才對。事實上,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場敗仗;那樣,我們才可從失敗中學習,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業家精神。」正當香港的莘莘學子無不在「挑戰極限」爭取高分時,史丹福大學的導師卻要我們盡量多嚐失敗滋味!驟耳聽來,這說法令人莫名其妙。但細心想想,創業之道本在乎創新,若要成功創新,失敗乃在所難免,難怪導師要我們多嚐失敗,不怕失敗。我想,這正是史丹福教育的過人之處。

創業還是打工?

創業還是打工?相信很多人對自己的前路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在「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最後一天,一名記者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我的回應是:「為甚麼要局限自己在創業家和打工仔之間二選一呢?我覺得兩者的角色並無太大差異。」

成功的關鍵並非職銜,而是在於思維模式。就算只是一名打工仔,也該以公司的需要為念,突破舊有框架,推陳出新,幫助公司增值,這是我在史丹福大學學到的創業精神,更是我心目中創業家應具備的思維模式。究竟要創辦自己的公司還是打工,實在見仁見智,其中並無最佳答案。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怎樣看待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們憧憬的是一個怎樣的未來,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麽。

展望

我對香港發展金融科技及培養創業家的未來前景深感樂觀。金管局最新推出的一項措施是「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育」,有關計劃非常令人鼓舞。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流行語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至於這場創新競賽結果如何,日後自有分曉。目前,受惠於投入初創的融資不斷增加,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正處於史無前例的最佳時機。但與此同時,由於各類人才湧入初創領域,此刻亦是初創企業競爭最為激烈的年代。與其指望未來,不如把握現在。所以,立即就著手構思你的創業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