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中國製造業大遷徙

原文:陳友華教授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會面
© Reuters Pictures

面對國內生產成本上升,中國製造業出現轉移至美國和東南亞的現象。城大商學院管理科學系主任兼講座教授陳友華撰文探討箇中緣由、製造業轉移的最新走勢,以至中國投資如何促進美國經濟復蘇。

還是美國候任總統的特朗普於 2017 年1 月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會面時,以其招牌式口吻聲稱「這是個很棒的會談」。他們討論的正是這位即將接掌大權的白宮新主人最感興趣的話題——美國的就業問題。翌日見報的新聞頭條標題是,為美國創造一百萬個就業崗位。

「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小企業。」馬雲在會面結束後對記者說:「我們特別討論了⋯⋯支持一百萬家小企業的話題,特別是在美國中西部一帶。馬雲表示,阿里巴巴的業務擴張將集中在服裝、葡萄酒和水果等產品,尤其重視東南亞和美國中西部市場的貿易。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氣勢驚人,在 2015 年參與其商業平臺的活躍賣家已超過 1000 萬個,據其內部估計,阿里巴巴已經在中國的零售市場創造了 1500 萬個以上的工作崗位。

美國製造業回流進度停滯不前,而中國在美投資卻蓬勃增長,是這次會面的背景。2012 年以後,中國在美投資每年都超越在其他地區的投資1,在 2016 年,中國企業投資在美國經濟中達到創紀錄的 180 億美元,涉及的領域涵蓋娛樂事業、微電子、資訊科技、家電及酒店業等。這些投資除了透過財務上的合併和收購,還包括了在棕地或綠色地塊興建新的製造工廠。

世界工廠?

早在 2010 年,彭博商業週刊就曾刊文《工廠何以紛紛撤離中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搬遷浪潮始於 2012 年,那一年中國服務業首次超越製造業,成為佔國內生產總值最大比重的第一產業,被認為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里程碑。

魯政委認為,「形勢日趨嚴峻,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當我們唱好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上日益重要的角色時,實際上這情況已經發生,那是 2012 年的事情了。」魯並指出,中國的高稅率及高土地成本是驅逐廠商逃離中國的重要因素。1

中國的製造業基地的確正在變革。低端製造正逐漸轉移到越南和印尼等的東南亞國家和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與此同時,自動化技術日益發達,推動著高增值的產品製造業發展。中國製造業的全盛期已成明日黃花,那是上世紀80、90 年代,特別是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那些年。那段時間,中國製造基地的增長與美國製造業後退有直接的關聯。部分消息來源認為,2001-2013 年間2,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相當於美國 320 萬個工作崗位總值。製造業傾向於撤離經濟發達地區,而十年的時間已經讓中國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參觀集團位於俄亥俄州的廠房
© The Washington Post/Andrew Spear/Getty Image

2016 年創記錄的中國在美投資個案

  • 1 月大連萬達集團以 35 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電影製作及投資公司傳奇影業 (Legendary Entertainment),是迄今中國與荷里活最大的一宗交易。

  • 4 月由中信資本、華創投資、金石投資等組成的中國企業財團以19 億美元收購了豪威科技 (Omnivision Technologies),蘋果公司的 iPhone手機採用的相機感測器就是由這間公司研發的。

  • 4 月 天津天海以 60.7 億美元收購英邁 (Ingra.Micro),創下迄今以來中國公司收購美國資訊技術公司的最高金額記錄。

  • 6 月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以 56 億美元購入通用電氣 (General Electric) 的家電部門,迅速擴大海爾在美國市場佔有率。

  • 9 月月 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的安邦保險完成了作價65 億美元的戰略酒店集團 (Strategic Hotels and Resorts) 收購。

  • 10 月海航集團同意支付 64.9 億美元,從私募基金黑石集團 (Black Stone Group) 手中換取 25% 的希爾頓股權。此項交易是海航集團力圖強化其全球旅遊業務的策略手段之一。

東南亞的繁榮

政治和經濟的多重因素交疊,正在形成另一個關鍵性的轉移——離開中國。太平洋兩岸的政府政策在發揮作用。在中國,北京正在鼓勵勞動力密集的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以便北京轉型發展高增值產業與自動化業務。在美國,特朗普總統提議可能要在兩國之間設立關稅作為貿易屏障,並且提倡「在美製造」。問題來了,究竟誰來製造?

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的自動化汽車生產情況

對中國而言,新政策意味著制鞋及製衣業的重要性將會降低。越南從中國手中接過這些行業,成為耐克運動鞋的最大生產國。東南亞國家向歐盟、美國和日本的服裝出口,近年增長強勁,與中國的出口表現形成強烈對比。以臺灣最大的服裝公司儒鴻企業為例,隨著日益困難的商務環境和飆升的工資成本,正在撤出中國。

高科技領域也受到影響。三星把超過 50% 的智能手機安排在越南組裝,並且有一間新的三星工廠正在當地興建中。據報導,三星將會把80% 的中國生產量轉移到越南。此等巨型企業離開中國之後,與之相關的供應鏈夥伴早晚也會離開,接著便會是第二層的關聯企業及零件供應商。由此而產生的漣漪效應就是,越南公司在電子相關工業的投資大幅增加。

撤退潮

與中國製造業撤退潮緊密相伴的,是中國的外向投資迅猛發展。2016 年首 11 個月的投資,較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50%,其中製造業投資佔中國海外收購超過三分之一。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民營企業的投資增長只有 3.1%。

外界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TPP)能夠達成一致的心理預期,加速了上述供應鏈的轉移。TPP 將促使越南轉化成開放型經濟體,並成為外商直接投資 ( FDI ) 更樂於選擇的投資地。鑒於其他東盟國家也有意加入此協定,一種類似於 1990 年代的珠三角模式正在破土而出,包括像印尼等新興國家紛紛引入經濟刺激措施,吸引鼓勵外國投資,其匯率也保持在較低水準。整個地區自信滿滿,要利用低成本的優勢,將珠三角取而代之,成為世界低成本製造中心。

不過,今年一月特朗普總統不問青紅皂白地帶領美國退出 TPP 後,各國面向美國的出口業務前景因而添上陰霾。短期來看,美國本土投資回流以及外國在美的直接投資,將為美國多經濟注入新動力。在這疑霧重重的貿易環境 下,只有一件事是毫無懸念的,那就是這些製造廠商不會再回到中國。

FDI 超過投資回流

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美國製造業重生的過程中,外商直接投資發揮的作用看起來比熱炒的美國資本向本國回流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合夥人 Patrick Van den Bossche 指出:「美資回流現象一度被很多人視為製造業決定性轉變的先導,但或許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偶發現象。」Patrick 是 2016 年 4 月出版的《回流指數研究》報告的聯合作者,這份報告直言,那些易受工資成本上升影響的行業已經離開中國,只是它們並沒有回流美國,而是在其他亞洲國家成功落戶。越南是受惠的新興國家之一,它吞噬了大部分從中國流出的製造業市場,特別是服裝行業。2015 年美國從越南進口的製成品幾乎是 2010 年的三倍。

在美國進行的中國製造

中國企業已經通過不同行業進入美國製造業。

  • 造紙業:2014 年 6 月,山東泉林紙業宣佈將投資約 20 億美元在維珍尼亞州里奇蒙市建設紙漿和造紙工廠。

  • 紡織業:科爾集團已投資 2.18 億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建設棉紗工廠,並正在「棉花為王」的地方進行招聘。

  • 工程機械業:三一重工在喬治亞州投資 6000 萬美元,設立辦公室及建造工程機械製造廠。

  • 電腦:聯想集團於 2013 年 6 月在北卡羅來納州開設了一個電腦生產工廠。

  • 汽車零部件業: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萬向集團,在美國的 14 個州開設了 28 家工廠,僱員人數達 6500 人。

  • 製衣業:2016 年 10 月,中國服裝製造商天源服裝公司投資2000 萬美元,生產 Adidas、Reebok、Armani 等品牌服裝——這是首家在美國生產服裝的中國製造商。

  • 造紙業:2016 年 4 月,中國紙品企業太陽紙業表示,其位於南阿肯色州的首間北美工廠正式開業,投資超過 10 億美元,用以建設一座全新的生物製品廠房,可為當地創造 250 個工作崗位。

  • 鋼管業:天津鋼管集團以超過 10 億美元投資德州一家鋼管工廠,預料每年鋼管生產量可達 50 萬公噸,用於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系統。

一日可達

在整個美國,中國的投資正在為製造業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在中國製造生產近 60 年後,天源服裝公司成為第一家在美國阿肯色州開設工場的中國服裝廠商,縮短與顧客之間的距離是其主要動機。

「我們的位置處於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中點,卡車一天的行程能夠覆蓋 60% 的美國人口。」阿肯色州經濟發展委員會執行總監 Mike Preston 表示。

天源還有五家工廠在中國運作,但它已將北美視為其最大的市場機會。阿肯色州是美國重要的棉花產地,其生態系統對於紡織和製衣廠商來說,具有特別的吸引力。投資激勵措施也很到位。作為對投資當地的鼓勵,天源獲得 100萬美元的基礎設施資助,50 萬美元是作為培訓的配套資金,另外還有每年 3.9% 的退稅,相當於每年 160 萬美元。這是一個雙贏局面,當天源的工廠改造完成後,將於 2017 年下半年投入生產,預計屆時將會僱用 400 名美國員工1

投資外流的另一個著名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曹德旺說:「在美國,土地基本上是免費的,電力的價格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的價格則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福耀玻璃計劃於本年在美國開設第三家工廠,屆時其在美國投資總額將達到 10 億美元2

機器人潮

的確,美國的製造業正在重新走向繁榮,並在2016 年創下史無前例的新紀錄。奇怪的是,這個成就並沒有大肆張揚,其原因在於自動化。與 1987 年相比,美國製造業的產值增加了 85%,但僱用的工人卻只有當時的三分之二。在眼下民粹主義政治家們承諾把工作機會拿回美國的氛圍下3,這個事實顯得有點礙眼。

下一個問題是,由誰來製造機器人?根據國際機械人聯合會的資料顯示,中國早在 2013年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4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發起「機器人革命」。到 2016 年底,中國計劃要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用家。中國正把機器人的用途擴大到工業生產之外,包括農業和其他的應用範圍7。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大量機器人正投入自動化生產的隊伍當中。這情況尤見於在富裕的東部沿海省份,單廣東省而言,已計劃在 2015-2017 年間向自動化領域投資 80 億美元。結果是什麼?僱用更少的工人,卻獲取更高的生產率。

告別「中國製造」?

沒有人預期製造業會從中國富裕的沿海地區銷聲匿跡。要在其他地方建立起從紡織到電子等各行各業的一套複雜的供應商網路,並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事,需要經年累月的努力。

《全球採購趨勢調查》是一個面向全球採購經理進行的綜合調查,對風險環境及採購趨勢作出評估。調查資料顯示,中國作為低成本採購目標地域的地位正在減弱。

「2016 年,認為中國是低成本採購目的地的人數比例首次降到 50% 以下。」 IHS 馬基特經濟師 Paul Robinson 表示:「與 2012 年調查5時的 70% 相比,這是很顯著的下降。」8

將中國視為全球供應鏈中樞的人越來越多。但對部份領域,比如化工、塑膠和紡紗這類能源消耗量高、人手需求少的行業而言,遷移到美國能夠降低成本。特朗普總統經常掛在嘴邊的減少企業稅倡議,正好進一步提高他們到美國發展的意欲。

很多中國公司計劃將高端工作留在中國沿海,而將不太複雜的工序轉移到別處。「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西向擴張奠定了外向發展的格局,與此同時,中亞也在熱情地向企業招手。

美國品牌

去年 11 月,一家標誌性的 美國製造商啟動了從中國重返 美國的行動,或許特朗普贏得選舉 就是促成其事的最後一把推動力。Trans-Lux 公司是歷史悠久的製造業傳奇,它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電子顯示屏幕的製造商。是電子資訊顯示屏技術的先驅,早在 1923 年就在紐交所安裝了他們的系統。在過去二十年間,這些顯示屏幕都是在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製造的。現在,他們把生產線搬回美國,好處似乎遠不止降低成本這一點。

「與 1997 年相比,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運輸成本更像洪水猛獸,要設置新廠房擴大生產殊不容易。」6Trans-Lux 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 J.M. Allain 表示。

「重返美國在經濟上很有意義。」除此以外,還有更深一重的理由:「不管怎麽說,一個『美國製造』的標籤更能為產品增添聲譽。」9

隨著中國製造企業跨越太平洋而來,在重振美國品牌過程中,顯然這家公司不會是孤身上路的獨行者。

美國貨車運輸物流
© 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Getty Images
  1. ^Wee, H. (Feb 6, 2015). The rise of 'Made by China' in America. CN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cnbc.com/2015/02/05/the-rise-of-made-by-china-in-america.html
  2. ^Leung, S. (December 30, 2016). Is the world's factory 'hollowing out' as manufacturers pack up and leave Chin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mp.com/news/china/economy/article/2058175/chinese-manufacturing-hollowing-out
  3. ^ Kimball, W. & Scott, R. E. (December 11, 2014). China Trade, Outsourcing and Jobs. EPI Briefing Paper #385.
  4. ^Kavilanz, P. (December 30, 2016). Chinese manufacturers are setting up shops in the US. CNN. Retrieved fromhttp://money.cnn.com/2016/11/30/technology/chinese-manufacturers-come-to-america/index.html?iid=ob_homepage_tech_pool
  5. ^ Woodall, B. (October 7, 2016). Fuyao Glass investing $1billion in US factories: chairman. Reut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fyg-usa-idUSKCN1262M0
  6. ^ Manjoo F. (January 25, 2017). How to Make America's Robots Great Again.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17/01/25/technology/personaltech/how-to-make-americas-robots-great-again.html?_r=1
  7. ^ Bland B. (June 6, 2016). China's robot revolution. Financial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t.com/content/1dbd8c60-0cc6-11e6-ad80-67655613c2d6
  8. ^ HIS Markit (January 30, 2017). China's Role in Supply Chains Continues to Grow, Moves Beyond that of a Low-cost Provider. Retrieved from http://news.ihsmarkit.com/press-release/commodities-pricing-cost-media/chinas-role-supply-chains-continues-grow-moves-beyond-l
  9. ^ Kavilanz, P. (December 7, 2016). Trump's win pushed this manufacturer to return to the US. CNN. Retrieved from http://money.cnn.com/2016/12/07/technology/translux-manufacturing-trump/